【材料】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总规模以年均超10%的速度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体育消费从单纯的健身锻炼拓展至观赛参赛、装备购买、户外休闲等多元场景,形成“体育+健康”“体育+文旅”“体育+科技”等多业态融合新模式。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工作,强调发展体育产业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海关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体育用品出口逆势增长,智能健身器材等高端产品成为新增长点。各地实践表明,体育产业通过嵌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数字技术应用,有效激活消费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场赛事,多日消费”的消费新风尚。如何进一步优化体育供给,激发体育消费潜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题目】
请结合给定资料,围绕“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命题思路】
1. 主题聚焦:紧扣“体育消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关系,体现扩大内需战略;
2. 内容覆盖:需涉及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消费场景拓展等维度;
3. 现实意义:呼应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链接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4. 延伸空间:可结合智能体育制造、户外运动产业、赛事经济等案例展开论述。
【参考范文】
以体育消费新动能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
当马拉松赛事成为城市旅游的“流量密码”,当智能健身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新宠,当露营基地的帐篷撑起乡村旅游新图景——体育消费正以多元形态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毛细血管中。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2025年上半年体育用品出口逆势增长,智能健身器材等高端产品成为新增长极。这些鲜活案例印证着:体育消费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供需双侧发力,构建体育消费新生态
体育消费潜力的释放,需要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向奔赴。在供给层面,传统体育产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运动数据,VR技术打造沉浸式健身场景,AI教练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科技赋能让体育消费从“汗水经济”升级为“智慧经济”。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在赛事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既提升了支付便利性,又培育了新型消费习惯。在需求层面,Z世代追求“社交+运动”的复合体验,银发族青睐健康管理类服务,亲子家庭热衷体育研学项目。深圳“星空马拉松”将荧光夜跑与音乐派对结合,成都“熊猫运动季”融合体育赛事与文创消费,这些创新实践精准捕捉消费需求变化,让体育消费从“单一功能”转向“多元体验”。
二、场景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增值新空间
体育消费的乘数效应在跨界融合中充分显现。“体育+文旅”催生新业态,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带动沿线民宿收入增长300%,崇礼滑雪场冬季运营收入中旅游消费占比超六成。“体育+健康”创造新价值,上海徐汇区建设“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将体测数据与医疗档案互通,形成“运动处方-健康管理-保险支付”闭环。“体育+科技”重构产业生态,李宁公司通过3D脚型扫描仪采集用户数据,定制化篮球鞋使复购率提升45%。这种“体育+”的融合模式,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创造了1+1>2的聚合效应。杭州亚运会期间,“亚运经济”带动周边产业增长超500亿元,正是这种融合效应的生动写照。
三、政策精准护航,培育市场发展新动能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需要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为露营、飞盘等新兴运动划定发展路径;商务部将体育消费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体系,支持北京、上海等地建设全球体育消费目的地。地方层面,苏州发放2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带动直接消费1.2亿元;厦门出台《体育场地设施三年行动方案》,新增各类球场1500片。这些政策组合拳既包括“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也涵盖空间载体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等制度保障,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持久活力。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体育消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体育场馆成为城市更新的地标建筑,当乡村步道串起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当智能装备记录下全民健身的时代脉搏,体育消费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行为,升华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以场景融合创造产业价值,以制度保障优化市场环境,体育消费必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