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红色资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材料一】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长岗镇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转战地拥有毛泽东住居、红军医院遗址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怀市文旅部门将这些红色资源整合为“红军长征文化陈列馆”免费开放并打造军民鱼水情体验园、1935 主题文化街区等红色文旅综合体。长岗镇红色旅游线路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集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色地标每逢节假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材料二】

将台堡是红军长征会师的重要地点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记忆。宁夏通过建设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红军寨等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此外宁夏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如学生徒步缅怀先烈、小小讲解员和义务讲解员的讲述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宁夏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题目】

请以“红色资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论述充分;
2)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红色资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长征,一条蜿蜒于中国大地的红飘带,不仅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与强化的精神密码。从贵州遵义长岗镇到宁夏将台堡,红军足迹所至,不仅留下了珍贵的遗址遗存,更播撒了民族团结与共同奋斗的精神火种。这些红色资源绝非尘封的历史标本,而是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是连接历史与当下、凝聚共同情感与价值认同的桥梁。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历史教科书”,以其真实性与叙事性,构筑了集体记忆的坚实根基。长征是人类精神史上的壮丽史诗,其蕴含的苦难辉煌超越了地域与族群的界限,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长岗镇将毛泽东住居、红军医院遗址整合为陈列馆免费开放,将抽象历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存在;宁夏建设纪念园、红军寨等景点,让游客在沉浸体验中追寻红色记忆。这种对历史的具象化保存与呈现,绝非简单回溯过往,而是通过激活共同历史记忆,唤醒潜藏于民族心灵深处的集体认同。当人们驻足于这些遗址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与复兴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一种“我们是一家人”的历史共同体意识便油然而生。

红色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践大课堂”,通过体验性与参与性,强化了情感认同与价值内化。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绝非单向灌输,而是需要在互动与体验中实现情感共鸣和价值升华。材料中,长岗镇打造军民鱼水情体验园、1935主题文化街区,使游客在休闲度假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宁夏组织学生徒步缅怀先烈、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让青少年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种“行走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通过具身参与和情感代入,使参与者超越旁观者角色,深刻体悟民族团结与共同奋斗的力量,从而在心灵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尤为重要的是,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精神催化器”,以其超越性与时代性,为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长征精神所彰显的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理想信念,跨越时空界限,与当今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形成深刻呼应。宁夏通过利用红色资源“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凝聚精神力量”,正是挖掘红色资源时代价值的生动例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依然需要长征那样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共同体意识,能够有效消弭个体与群体、历史与当下的疏离感,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与行动自觉,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撑。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善用这份财富,创新保护与利用方式,深挖其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让红色遗址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让革命故事成为滋养共同体意识的“营养剂”。唯有如此,方能使跨越时空的红色星火,持续照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建构之路,为复兴征程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伟力。

 

 

对应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审题与立意

1. 紧扣核心主题:题目要求围绕“红色资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展开,立意需明确红色资源是培育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2. 结合给定材料:材料一展示贵州通过文旅融合活化红色资源;材料二体现宁夏通过教育实践深化红色记忆。文章需有效提炼和运用这些案例。

3. 联系实际升华:可适度拓展至全国其他红色资源利用案例(如井冈山、延安等),但需回归材料核心,避免偏离。

 

二、结构设计

采用“总—分—总”经典结构:

l开头:引入长征历史意义,点明红色资源与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

l分论点:从三个维度展开:

u历史维度:红色资源作为“历史教科书”,构建集体记忆(用长岗镇案例)。

u实践维度:红色资源作为“实践大课堂”,强化情感认同(用宁夏教育案例)。

u精神维度:红色资源作为“精神催化器”,凝聚时代力量(结合现代化使命)。

l结尾:总结价值,提出展望,回扣主题。

 

三、写作技巧

1. 案例运用:材料案例要自然嵌入,作为论据支撑观点,避免简单罗列。

2. 理论提升:可引用“集体记忆”“具身体验”等理论概念,增强论述深度。

3. 语言表达:多用比喻(如“历史教科书”“精神催化器”)和排比,增强气势与感染力。

4. 时代关联:结尾部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体现政治站位和时代视野。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