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考预测题:《破补贴内卷之困 筑外卖健康之路》

国省考申论考试预测题

给定资料
2025年初,京东外卖高调进军市场,宣布“全年免佣金”并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引发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跟进。随后各平台掀起“0元奶茶”“1元汉堡”等补贴大战,导致行业陷入恶性竞争。7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要求停止非理性促销。8月,平台联合声明抵制“内卷式”竞争,但行业已暴露多重问题:

1. 商家层面:堂食客流下降12%-15%,外卖订单每单亏损约8元,部分中小餐饮资金链濒临断裂

2. 骑手层面:订单激增致体力透支,补贴退出后新骑手面临失业风险;

3. 消费者层面:短期内享受低价,但食品安全、服务质量下降,长期恐形成“低价依赖”;

4. 行业生态:线上业务仅替代线下需求,未创造新价值,且加剧“马太效应”。

 

问题
请围绕“破除外卖行业‘内卷式’竞争,构建健康发展生态”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资料;
3)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与解析

 

破补贴内卷之困 筑外卖健康之路

外卖平台的“百亿补贴大战”,看似让消费者享受了“0元奶茶”的红利,实则将行业拖入无赢家的困局:商家利润缩水、骑手疲于奔命、平台亏损加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创新力与可持续性。这场由资本短视性驱动的内卷竞争,暴露出数字经济时代市场失序的深层矛盾。唯有以监管为绳、以创新为矛、以共治为基,方能打破零和博弈,构建多方共赢的健康生态。

内卷式竞争是饮鸩止渴,其害尤甚于价格乱象。

补贴大战的本质是“囚徒困境”下的流量争夺。当市场增量见顶,平台依托算法驱动陷入低价倾销的恶性循环,导致“双重内卷”:平台间以补贴互相倾轧,平台内商户为流量被迫让利。这种模式短期刺激订单,却引发连锁危机:商家为压缩成本降低食材品质,催生“幽灵餐厅”隐患;骑手在“最严算法”下超负荷配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看似获利,实则承受服务降级与食品安全风险。更深远的是,资本裹挟下的行业竞争从“创造价值”沦为“转移价值”,线上订单仅替代堂食需求,未能扩大市场规模。当创新被价格战扼杀,行业何以致远?

破局之要,在于厘清责任、协同发力。

政府需织密监管之网,扭转“劣币驱逐良币”。 柔性执法与刚性约束并举:一方面通过约谈、签署行业承诺书等引导平台自律;另一方面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细则,严惩“先涨价后补贴”等欺诈行为,建立“价格-服务”双监测机制,对异常平台处以营业额1%-3%的罚款。阜阳市监局要求平台清理“无证套证”商户、推广“明厨亮灶”等举措,正是以精准监管筑牢底线的范例。
平台须转换赛道,从“抢用户”转向“育生态”。

摒弃烧钱换规模的短视逻辑,探索差异化竞争:一则扶持商家,如美团设立“中小商户助力金”、饿了么投入10亿元提供“免佣流量”,降低商户数字化成本;二则保障骑手,优化算法弹性,设立“延时免责险”;三则升级服务,开辟“食材溯源”品质专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社会合力共治,涵养行业良性基因。 

行业协会可定期公示平台“合规经营评分”,对低分者限制参展;媒体需揭露补贴背后的隐性成本,引导理性消费;消费者亦应以品质为导向,打破“低价依赖”。

健康生态的标尺,是多方主体的获得感。

当商家不再为每单亏损8元而焦虑,当骑手无需因超时罚款透支健康,当消费者以合理价格获得安全餐食,外卖行业方能真正释放其对社会的价值——它不仅是餐饮需求的“搬运工”,更是刺激新消费、推动供应链升级、减轻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分工引擎。监管的终极目标,非扼杀竞争,而是引导竞争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唯此,数字经济方可成为实体经济的臂膀,而非内卷的修罗场。

 

 

写作思路解析

1. 审题立意:

² 紧扣“破除内卷→健康发展”核心主题,抓住“多方共赢”这一关键词。

² 观点需超越材料表象,揭示内卷危害(如阻碍创新、替代而非创造价值)及破局路径(监管、创新、共治)。

2. 结构设计:

² 破题立论:“无赢家困局”点明内卷危害,提出“监管+创新+共治”三维对策。

² 问题剖析:从竞争本质(囚徒困境)到具体危害(商家、骑手、消费者、行业四层面),引用“双重内卷”“幽灵餐厅”等材料细节增强说服力。

² 对策展开:

Ø 政府监管:引用阜阳新规与专家建议,强调刚柔并济;

Ø 平台转型:结合美团、饿了么扶持案例,提出服务差异化;

Ø 社会共治:纳入协会评分、媒体监督等创新建议。

² 升华结题:将健康生态与“社会化分工引擎”价值联结,呼应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战略。

3. 论述亮点:

² 数据化论证:精准引用“每单亏损8元”“客流下降12%-15%”等材料数据。

² 理论高度:引入“囚徒困境”“马太效应”等经济学概念,提升深度。

² 对策可行性:结合政策(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案例(如“明厨亮灶”)提出具体措施。

 

【备考建议】

² 关注类似热点:平台经济(网约车、电商)、恶性价格战、数字经济监管等主题可复用此框架。

² 积累政策表述:“柔性执法”“社会共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增强答题政治素养。

² 强化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时兼顾“企业-消费者-从业者-社会”多主体,体现申论要求的全面性。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