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投稿第20期—想象力,时代的设计师
今天来看看我们的申论大神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考生投稿2017-12-15·阅读数10256·评论20
-
考生投稿第19期—于细微处看见光
有人曾问:“你见过哪些小举动温暖了别人?”将街头乞丐带到餐馆美美吃一顿,在遗失了井盖的路边立起简单警示标示,一张“玻璃渣请小心”的善意提醒......这些举动并不显眼,却将心与心的距离拉得很近。
考生投稿2017-12-06·阅读数6794·评论13
-
考生投稿第18期—勿忘忧患 方有未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考生投稿2017-12-02·阅读数5951·评论10
-
考生投稿第17期—三重价值 三种境界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考生投稿2017-11-24·阅读数4184·评论4
-
考生投稿第16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诗人王冕《墨梅》诗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引用了这句话作为自己讲话的结尾,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传递出一种自信、坦然和定力,更是在警醒我们在新时代、新气象里应保持的自知、清醒和谦逊。
考生投稿2017-11-08·阅读数5191·评论11
-
考生投稿第15期—儿童触网低龄化
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提到:“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智能化和普及化,几乎人人都拥有一台沟通互联网的电子设备。而对于在键盘上生长出来的当代儿童来说,网络就如同诸多科技一样。网络也将成为新时代儿童们的“狄更斯之叹”。
考生投稿2017-10-25·阅读数2925·评论0
-
考生投稿第14期—寡淡中体会清新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死于芳饵”,自十八大以来“苍蝇”、“老虎”频现报端。应该说,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之下,“不敢”已然初见成效。然而“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四风问题”由来已久,一旦有缝可钻,就可能卷土重来。而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中秋双节,往往会成为官员新的“清廉之劫”。反“四风”蹄疾而步稳地前行,还需要“修与内”、“形于外”。
考生投稿2017-10-18·阅读数2503·评论2
-
考生投稿第13期—幼儿园真的需要“园长证”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幼儿园,是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所跨出的第一步,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是学习生涯的坚实基础。古语有云:“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幼儿园园长作为幼儿教学的直接负责人,承担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和保护重任,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关乎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但不难发现如今市面上涌现的“园长证”多数是可以“重金购买”,而花钱包过的幼儿园“园长证”你敢相信吗?
考生投稿2017-10-11·阅读数2017·评论1
-
考生投稿第12期—万事终须留有余
曾以为,满的、盈的,才是美的巅峰;皓月当空、如日中天,才是驱策人心全力以赴的最大动力。的确,追求丰盈,止于至善,成为许多人的潜在目标和行为准则。但我们更应该美好“止于丰饶处”,凡是须有度,当留有余地、恰到好处。“花半开始最应赏,酒微酣时方为妙”。如同作画的留白,留有余地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万事终须留有余。
考生投稿2017-09-20·阅读数2876·评论4
-
考生投稿第11期—近期的两则新闻引起新的舆论大潮
近期的两则新闻引起新的舆论大潮,“教育焦虑”成了当下讨论最为热烈的“关键词”。一方面是“天价暑假”成家长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是格斗孤儿笼内的困兽之斗只为改变命运。看似不搭边的两则新闻,实则是极具代表性地折射出当前的“教育焦虑”的症结所在。
考生投稿2017-09-13·阅读数2495·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