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都会有一班特殊的列车,穿过昏暗的黎明与渐亮的晨光,从郊外开进即将忙碌起来的城市中心地带。
这班列车是C市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至民安大道方向的首班车,因为主要乘客是来自C市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他们都背着装满红薯叶、辣椒、韭菜等新鲜蔬菜的背篓,所以这班列车也被称为“背篓专列”。
近段时间,这趟“背篓专列”在各大平台火爆出圈,“坐着地铁去卖菜”被众多网友称为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人间烟火气”。日前,C市《当代党员》杂志“民生”专栏工作人员小刘一行3人专门乘坐了一次“背篓专列”,以下是小刘的日志:
凌晨5点,我们从市区出发前往菜农们集中搭车的起点——石船站。到的时候,菜农们已在排队等待过安检了,因为背篓重,东西比较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要求他们将背篓放到安检传送带上,而是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进行安检。看到年纪大、行动缓慢的老人,他们会时不时搭把手或引导他们乘坐无障碍电梯。
“菜农一般是赶早摘的新鲜蔬菜,难免沾有露水或雨水,是否会因此带来不便,甚至被拒绝上车?”我们问安检人员。“抛洒滴漏,造成地面湿滑,影响清洁,这是难免的。就算没有他们,有时候也有这些问题。如果带上车的菜有气味、汁水,弄脏车厢,工作人员也会上前处理。”安检人员回答道。
6点30分,列车准时到站,菜农们熟练地进入车厢,将自己的背篓、菜篮放置在中间空道处后,便在就近的位置坐下
我们找了挨着他们的空位坐下,正纳闷为何大家都聚在人比较多的这几节车厢。身旁的老人解释,“不懂了吧?坐在一块儿,大家好聊天,顺便了解一下最近卖菜的行情和收获。而且这样也免得挤到其他乘客,影响别人出行。”看我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笑问是不是来采访他们的。
“对呀!我们今天要是没赶上这班车是不是就遇不上你们了?”我们问。
“卖菜要赶早,那自然要赶首班车。”老人说。
老人叫樊军,家住石船镇安置小区。去年1月起,老樊便开始进城卖菜。当时,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还没开通,老樊得先赶到镇上的公交车站,然后换乘3、4次才能到达市区的菜市场,单程需耗时近4小时。现在,老樊一般选择在洋河卖菜。他每天准时乘上4号线,再换乘1次就抵达洋河,只需70来分钟。在列车上,老樊感到很放松,因为车厢比公交车车厢更宽敞,不会因为背篓、菜篮挡其他乘客路而遭来“嫌弃”,也不用总是担心绊倒别人,带来安全隐患。“我以前做梦都想坐地铁去城里卖菜!”老樊对我们说,“我们是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了。以前我们在镇上卖菜,人少,卖得慢,价格也低。同样的空心菜,在镇上1斤才卖1.5元,到了市区能卖3元。两三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大背篓,回家还能赶上吃午饭。”
当我们提及这趟“背篓专列”刷屏各大媒体时,坐在对面的一位乘客应道:“我也看到了,有很多人都在点赞。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我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我听说有些地方是不允许菜农背着背篓上地铁的,说是怕弄脏地面,影响乘客观感和行车安全,又说是怕占座位、霸座,引起矛盾。但是公共交通本来就是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允许菜农乘坐地铁出行,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也让我们在市区就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与她同行的乘客附和道。
文明的包容性: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共生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文明以其高效、便捷、智能的特点,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沉浸在科技带来的便捷时,是否还记得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传统习俗的“老物件”和“老方式”?它们如同城市的根脉,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见证着文明的演变。正如C市的“背篓专列”,它不仅是一趟运送菜农进城的列车,更是现代文明与传统生活习惯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明的包容性。现代文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与传统文明的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文明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并融合了传统文明的精华,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
在“背篓专列”上,我们看到了现代轨道交通的便捷与高效,也看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韧与顽强。菜农们背着装满新鲜蔬菜的背篓,乘坐着现代化的地铁列车,穿梭在城市的脉络中。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将大自然的馈赠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场景,既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坚守。
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滋养我们成长的传统文化。正如地铁安检人员对待菜农们的态度,他们并没有因为菜农们的背篓和菜篮而拒绝他们上车,而是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这种包容与理解,正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和谐共生的体现。
同时,传统生活习惯的坚守,也为现代文明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与色彩。在“背篓专列”上,菜农们聚在一起聊天,了解市场行情和收获情况。这种传统的社交方式,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机会。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与困境。例如,一些地方为了维护城市的整洁与秩序,禁止菜农背着背篓上地铁。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城市的形象,但却忽视了菜农们的生计问题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尊重。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推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和谐共生。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应该为菜农等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例如,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为菜农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可以加强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为菜农等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总之,文明的包容性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并融合传统文明的精华,推动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并坚守传统生活习惯,为现代文明注入更多的活力与色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客服
在线客服
官方QQ号
3671484376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下载APP
下载132公考
小程序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