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10天魔鬼集训
考前冲刺再提10分
有计划系统的刷题
短时间内有效提升
申论逆袭就靠TA

提前为21年上岸做准备

点击进入学习

 

【背景链接】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二〇三五年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综合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将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对于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用“四个重要”作了精辟概括,这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所以,我们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任务】

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强调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包括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

【相关问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将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在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权威论述】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时评文章】

建成文化强国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去五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放眼未来,文化领域的工作可谓任重道远。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文化建设,必须紧扣建成文化强国这一重要目标,立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坚定文化自信两大重心,完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项重任。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见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目标提出后,党中央一直积极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细化部署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任务,直到在本次全会上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这是今后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遵循。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该重要论断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换言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引领力量。基于此,未来我们应当继续从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和作为精神标识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深入汲取无穷滋养,立足传统的厚度、历史的广度、文明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现实的温度五个维度去不断探讨其丰富内涵。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社会文明程度,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被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项主要目标中,尤其值得关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目标,未来应贯穿国家、社会与公众三个层面,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等方面发力。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即将完成,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事业部门所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势必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肩负着生产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任务,这也促使我们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彰显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从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蓝图愈来愈明晰,积跬步方可致千里。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作用。我们既需要低头拉车,还需要抬头看路,兼顾眼前与未来,做好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时间表,落实到位,扎实推进,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可盼可期。

(作者:王学斌)

申论早读微课.png

限时1元

即可积累素材、点滴提升

点击学习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