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双节假期出游火爆,经济发展奏强音

每月仅需88元
千元好课随意学

每天仅需2.9元

20多门价值千元课程任意学

学习每个课程仅需 0.1元

点击查看详情

 

【背景链接】

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双节”叠加形成了超长的“十一”黄金周。在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有力措施下,“双节”期间各地市场井然秩序,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市场信心持续攀升,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数据显示,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同时,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


【综合分析】

“双节”期间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彰显了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巨大潜力。受到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影响,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双双出现了衰退,而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经历了触底以后正在加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今年,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有望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恢复性增长,主要在于依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同时采取“六稳”政策实现了促就业和稳增长等多重目标。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主要落脚点在内需,而内需的重点又是消费。2019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7.8%,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今后几年,主要相关政策得当,就可以充分发挥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指标性意义

(1)见证了旅游市场的复苏。假日经济不只是简单的“节日经济”或“旅游经济”,“热络”也不仅在一时,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活跃度。旅游业也不只是游山玩水进馆,还与餐饮、娱乐、影视、交通、展览等息息相关,要靠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数字经济来推动。总之,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十一”黄金周的火爆虽然发生在当下,但之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整体经济不断向好已为其埋下伏笔,进入10月,节假日集中发力加速服务业复苏只是顺理成章。

(2)发出了经济全面恢复的信号。在长假开启的前一天——9月30日,经济先行指标出炉: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5%,前值51.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5.9%,前值55.2%。制造业PMI实现连续7个月扩张。非制造业PMI则创下年内新高。9月制造业PMI指数表明,在疫情、汛情的冲击相继消退之后,制造业供、需都在加速改善,不但新出口订单首次站回荣枯线,显示外需向好,而且小型企业指数也站上荣枯线,意味着就业将趋于改善。再叠加服务业PMI高景气度,预示此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消费将成为四季度经济上行的重要增量。因此,我国经济已走在全面复苏的路上。

(3)检验了抗疫的成效。一个基本事实是,不能处理好经济活力和社会安全之间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全面恢复就没有保障。而疫情以来,中国经济恢复、市场需求提振和消费信心的强化,均建立在兼顾防疫的基础上。本次黄金周,人潮汹涌,购销两旺,活而有序的背后,是各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正是有了各种精准防疫举措和安全保障体系的持续“发力”,才确保了长假“安全不放假”,才让众多游客过了个好节。


【权威论述】

回首既往,中国式治理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环境安全了,民众才能更加自由地工作、生活、休闲和消费。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也凸显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疫情控制好了,经济才能真正复苏。——新华网

当前,全球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中国双节假期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复苏活力和光明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发展信心,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华工商网

 双节期间,在如此庞大的消费场景和巨大的客流量情况下,国内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未发生疫情二次反弹,显示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举措的强大效能,说明我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经受住了假期的“压力测试”。——中华工商网


相关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在10月1日的报道中,表达了对中国战胜新冠疫情、再次“满血复活”的高度评价:“随着人们挤进火车,涌入古老的庙宇,以及做其他许多国家民众仍然只能梦想的一切事情的时候,是目前表明中国从疫情中复苏最清晰的信号。” 《纽约时报》指出,初步迹象证实,中国已经“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0月7日发表一篇观察报道指出,在本土新增病例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人们涌入公交车站、机场和交通换乘枢纽,在10月1日开始的国庆假期前往全国各地旅行。为期8天的“十一”国庆假期是中国每年最繁忙的旅游假期之一,也是中国在摆脱新冠疫情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0月6日报道,在中国暴发新冠疫情9个月后,数亿中国人又踏上旅程。中国已经连续数周未报告本土感染病例,在8天的国庆和中秋黄金周假期期间预计有大约6亿人次出行。据估计,今年全球旅游业将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但至少中国旅游业已基本恢复正常。


【时评文章】

双节假期出游火爆,经济发展奏强音

 北京天安门广场洋溢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游客们纷纷在多个主题花坛前合影留念;江西南昌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大量珍贵文物首次对外展出,引得游人纷至沓来;在吉林珲春防川村,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浓郁的朝鲜族风情;在湖南张家界,游人在绿水青山中共度团圆美好时光……国庆中秋假期,人们畅游大好河山,感受美好生活,共享祖国繁荣发展成果。

当初有多“宅”,现在就有多“嗨”。在这个超长黄金周里,国庆与中秋“双节”撞个满怀。而想象力丰富的中国网友说这是“三节同庆”,因为还要补上一个被新冠疫情耽误掉的春节。各大城市火车站人头攒动、摩肩擦踵的场景,比春运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文旅部综合数据获悉,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而坐火车成为出行主流——全国铁路连续8天日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多地车站迎来客流高峰。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刊文称,“人们坐上火车,前往古老的寺庙,做着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中国从疫情中恢复的明确信号。”其中透着对中国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且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正轨的羡慕之情。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假日经济更是凸显出中国市场优势与发展动能。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各地不断挖掘消费服务的潜力,提升消费服务品质。双节期间,北京开展以“本源觉醒 国潮京品”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其中包括北京消费季之首发节等88项形式多样的活动;湖北推出的“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持续升温,全省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江西九江举办“爱国之夜主题音乐节和啤酒夜市”等120场活动,让夜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极……真心诚意、频放大招,这是各地与时间赛跑的决心与行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必是时间紧、任务重,而这个假期经济的火爆,让人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群的密集流动,肯定会带来资源和效益的快速融合,这样的规律,从古到今皆是如此。放在现在来看,这个“利”则是假日经济的利好。双节期间,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西北戈壁到江南水乡,“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带来的是“高铁双城记”“高铁一日游”的时时上演。早吃广州茶、午品武昌鱼、晚尝北京鸭已经成为“一张高铁车票的事”。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带动消费进入快车道,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好愿景需要硬性支撑,公共交通设施的日新月异跑出了生活的便捷和美好,也给假日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国“十一”黄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费热潮,不仅来自于“报复性”消费心理,更来自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措施有力。在各个城市火车站的体温检测、健康码溯源、社交距离提醒等举措,织起了一张群防群控的大网,形成了有力的钢铁防线。加上国人出游个人防护意识的普遍提高,防疫行为逐渐成为自觉。幸福感、获得感的基础,是安全感。在“说走就走”和“逛吃动吃”之中,双节的假期利好也由此充分释放。

双节假期畅游,经济发展奏强音。在超长黄金周期间,零售商贸、餐饮、旅游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这也将带来供给增加、市场繁荣、人口就业等多个领域的利好。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巨大的回旋余地,拥有广袤的腹地,能够有效应对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各种风险冲击。过去的双节假期,仅是中国铁路就连续8天单日旅客发送量超千万。假日经济是观察中国发展进步的一扇窗口,我们在这里看到“这边独好”的靓丽景色。(中国网)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