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申论范文评析: 城镇化建设要记得住乡愁

《申论特训营》

高强度作业、人工精细化批改

老师直播讲解、制定专属学习诊断报告

从基础到提升,上岸学员亲测有效!

一个月让你申论突破70+!

点此学习:申论特训营


城镇化建设要记得住乡愁


(申论一点通评析:一句式标题,“城镇化建设”点明了文章论述的背景,“要记得住乡愁”点明了文章的观点。)

乡愁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乡愁是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的无奈;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乡愁始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的重要元素。但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节奏,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乡愁。乡愁作为维系人们和乡村之间的情感纽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愁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归属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凝聚力。正因如此,我们才要重拾乡愁,让人们回得去故乡,进得去城市。(申论一点通评析:开篇以陆游、高适、马致远三位古代文人的诗词形成排比结构,对乡愁做出了初步解释,引入话题。然后话锋一转,指出城镇化背景下乡愁的缺失,继而分析指出乡愁的作用于价值,最后引出文章论点,城镇化建设要重拾乡愁,回扣文章论点。古诗词引入+问题+作用/价值+论点。开篇逻辑清晰,兼具文采,值得借鉴。)

记得住乡愁,有利于增强归属感。乡愁的本质元素在于情,有了情才有了牵挂。此处的情感源于人,或源于山水,或源于那片土地。有了这些,长年漂泊于外的游子才有归家之所;有了这些,那些浮萍才有生根的方塘;有了这些,飘荡的落叶才有歇脚的地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贺知章的无奈,而故乡不再有小桥流水的美景是我们这代人的无奈。城镇化的进程快节奏,使得故乡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青山绿水不再,鸟兽鱼虾难觅,倘若城镇化的建设继续像这样只追求速度和质量的提升,乡愁从何处拾起?漂泊的心将何处安放?(申论一点通评析:分论点1,指出乡愁能增强归属感。先分析指出乡愁的本质在于对人、山水土地和家的怀念之情,然后引用贺知章的诗句,指出随着城镇化建设,故乡环境的恶化,使人失去了对家乡美景的依恋,最后以两连反问结尾,拷问当今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乡愁的影响,发人深省。)

记得住乡愁,有助于增强幸福感。乡愁凝结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故乡始终是那个温暖的地方。许多城市务工者都感叹他们虽进入了城市的壳,但依然进不了城市的心。为城市建设出力最多,却无法扎根于此;不仅备受委屈、劳累、危险,无人关心,甚至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个城市让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心酸、冷漠和陌生。他们是城市里的“边缘人”,但他们的故乡却不会如此待他们,每一次回乡都是他们一次温暖的旅程;每一次回乡,都是一次抛弃烦恼的旅程。因此,城镇化的进程,应在“故乡逻辑”中进行,不能使他们寄托心灵的故乡沦陷为陌生的他乡。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住故乡带给他们的幸福,温暖他们的心。(申论一点通评析:分论点2,指出乡愁能增强幸福感。本段以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城市务工者为例,详细论述了城市务工者在建设的城市和返乡时的感受,通过对比分析,凸显了当今城镇化建设中对城市务工者关爱的缺失,然后指出应以“故乡逻辑”增强幸福感,回扣论点。“不能使他们寄托心灵的故乡沦陷为陌生的他乡”具有警句特点,蕴意丰富。)

记得住乡愁,有助于增强凝聚力。故乡的召唤,使得像杨振宁、黄大年这样的优秀人物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而归来报效祖国。“外面的世界再怎么美好也是他乡,家乡再怎么差也是自己的归处”,这是我的长辈经常跟我提及的一句话。家乡的魔力在于,不管你漂泊于他乡还是扎根于他乡,它始终是你的牵挂。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际交往出现巨大的陌生性,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住在你对面的住户叫什么名字,但你永远都会记得所有唤你乳名的街坊邻居的名字。这便是乡愁的凝聚力,它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使人们凝聚在一起。在新时代的当下,我们也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增强凝聚力,让农村成为人们实现梦想的摇篮。(申论一点通评析:分论点3,指出乡愁能增强凝聚力。先以杨振宁、黄大年为例子说明了家乡对人的吸引力,然后通过城市邻居和故乡邻居的对比,指出乡愁能够增强凝聚力,最后号召在新时代应发挥新乡贤作用。本段结尾句论述不妥,文章核心观点在于在城镇化建设中要记住乡愁,发挥乡愁的作用,并不是要人们远离城镇化而回归农村,而是要想办法让人们发挥乡愁的凝聚力,将城镇变成故乡。因此结尾应该结合实际,发挥新乡贤作用,使城镇变为故乡,成为人们梦想摇篮。)

“让人们看得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国城镇化的亮点。“此心安处是吾乡”意在说让人们心安的地方才能成为故乡。只有记得住乡愁,才能让故乡不再沦落为陌生的他乡;只有记得住乡愁,才能让城市成为他们新的故乡。所以,城镇化的建设,记得住乡愁尤为重要!(共1153字)(申论一点通评析:结尾总结,指出城镇化的亮点在于记得住乡愁,两个“只有...,才...”句式通过构建必要条件关系,进一步指出记住乡愁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最后再次总结强调论点。结尾并未草率,而是对文章主旨的深化和强调,值的借鉴。)


(申论一点通总评析:本文以城镇化建设需记住乡愁为议题展开论述,本文的亮点有:1、文章古诗词引用较多,开篇的排比句式,文中警句的撰写,结尾段的必要条件关系构建,凸显了作者的文字功底;2,文章结构清晰,采用经典的五段论,三个分论点句式一致,论证分析时采用了连续反问句式和对比分析方法,比较有特点。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分论点3的论证,不应偏离文章核心论点,而应紧扣“城镇”这个议题背景,发挥乡愁的作用。此外,文章论证时分析论证偏多,事例较少,只简单提到了杨振宇、黄大年,若能适当增加事例论证,使分析论证与事例论证相结合,则论证效果更佳。)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申论一点通评析鉴赏,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