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珠穆朗玛峰拥堵致14人死亡,用生命征服大自然值吗?

《2020国考押题包》

密押试卷+视频解析

预售特惠仅需129

后期涨价,早买早划算!

点此购买:国考押题包


【背景链接】

珠穆朗玛峰近日天气晴朗,吸引了不少登山者前往。但由于登山客人数众多,珠峰上竟出现了“堵车”的景象。许多登山者为登顶,被迫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排队3小时。据尼泊尔政府部门的统计,由于等候时间过长,消耗体力过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踪。仅在珠峰南坡就有7人丧生。仅5月23日一天就有3人丧生。除了因“大拥堵”造成的死伤外,垃圾问题也逐渐浮现,尼泊尔当局27日已设法运回了4具尸体及10吨垃圾。


【综合分析】

珠峰成了“动物园”,在这个商业登山时代,它无疑被过度消费了。

登山,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登山者的冒险。现如今随着登山设备的进步、向导的增多,登山也成了一项炙手可热的运动。然而,登山光凭勇气和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经验。在如今向珠峰前进的登山者中,许多“登山客”却不具备高山经验,使得这项运动的风险进一步提升。

如同许多登山者未能在梦想的诱惑和可能的风险中寻得平衡一样,尼泊尔政府也未能在经济的诱惑和伦理的守护中取得平衡。这包括,在登山产业创造的近3亿美元年收入面前,未能严格把关登山许可证的发放,致使经验不足的新手进入活动;还包括未能严格管理登山公司,让价低质劣的公司浑水摸鱼;以及未能严格控制登山人数,使得人类的活动破坏脆弱的大自然。

今年珠峰拥堵被舆论传播后,尼泊尔政府表示正考虑改革,对登山者身份进行限制。希望这不再是应对舆论的临时措施。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理解死亡与探险就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但珠峰不能再在商业利益下被过度消费了,获取商业利益的底线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伦理法则。


【相关问题】

一、尼泊尔政府管理不善。为吸引更多登山客,2014年,尼泊尔政府将旺季的登山许可证费用从25000美元下调到11000美元,而且从不限制人数。据报道,今年春季,尼泊尔政府已经对外发出381张登山许可证,打破了去年的纪录,构成尼泊尔政府部门一笔金额不菲的财政进项。随着登珠峰的人越来越多、死亡的人越来越多,舆论开始呼吁尼泊尔限制许可证的发放。对此,尼泊尔旅游局局长吉米雷表示,目前尼泊尔政府不会改变许可证的发放数量。法新社今年2月一篇报道指出,由于尼方对登山安全松散的态度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老牌登山公司“海拔上瘾者”将其登山业务向位于珠峰北侧的中国转移。

二、登山者过于盲目和草率。几十年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大多数是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但随着装备升级,后勤优化以及登山的相对成本下降,珠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和冒险家。不少登山专家提醒,攀登珠峰风险极高,不做好充分准备就冒险,不仅会置自己于险境,还会危及他人生命。按照英国资深登山者哈里·泰勒的说法,不少业余登山者“没有做好准备、能力不够”,花大价钱雇向导带他们登山,对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

三、珠峰面临着越来越重的环境负担。常年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珠峰,虽然看起来高大挺拔,其生态系统却是相当脆弱。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产生了大量垃圾,对珠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仅在2018年春季登山季,相关工作人员便收集了8.4吨的垃圾。


【相关对策】

一、登山市场严格准入和监管,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登山事实上是一项需要特殊技巧、训练和经验的运动,尤其是在攀登高海拔山峰时。因此,相关部门在发放登山许可证前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审查,确保登山者拥有专业的求生技能,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相关部门还应安排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在活动前对登山者进行培训,用专业的知识解答疑惑、讲解相关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提高登山者的安全意识,以及协助登山者检查有关设施设备。此外,考虑到攀登珠峰有两个选择,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爬或者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爬,因此,还需要两国协调治理,共商高效可行的方案,逐渐减少类似悲剧。

二、个人杜绝任性,提升专业素质。参与户外运动,需要我们懂得,再罕见的风景也不及生命的珍贵。野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户外随时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为了确保自己和队友的安全,每位登山者都必须脚踏实地,杜绝盲目任性,在户外活动出发前掌握必要的基本的户外常识和生存技巧,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一定的评估及预防规划。

三、保持距离、保护美。每个人都有探索远方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众利益、浪费公共资源为代价。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需要景区管理方划分好保护区域、非探险区域,要让人类活动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制定刚性标准,需要划定“雷区”,划好红线,不能为了人类好奇心、商业利益而牺牲生态资源这一人类核心利益。


【权威论述】

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需要景区管理方划分好保护区域、非探险区域,要让人类活动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制定刚性标准,需要划定“雷区”,划好红线,不能为了人类好奇心、商业利益而牺牲生态资源这一人类核心利益。——人民日报

以亲近自然之名行破坏自然之举,既不是户外运动的风向标,也绝不会成为极限运动的功勋章。——人民日报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在新时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群众、普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


【案例拓展】

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

目前,在商业登山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是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登麦金利山必须雇佣当地经过认证的向导,去了以后要集训,集训中会审核登山者的操作能力,不合格就筛掉。所有行李都用雪橇自己拖着,向导只帮你带路,不负责其他任何事情。而且向导会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观察你,看到有不规范的行为就立刻请登山者下山。此外,与珠峰顶上如今乌鸦盘旋着吃人类垃圾的情形不同,在麦金利山上,人类产生的所有垃圾,吃的喝的,全部都得自己背下来。

意大利

意大利观光胜地威尼斯日前宣布,从今年7月起,将向游客收取2.5欧元至10欧元不等的“上岸税”,以期为这座游人如织的著名水城“减负”。渴望“减负”的不仅仅是威尼斯,其他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近年来纷纷推出“进城税”“观光税”等,目的都是遏制“过度旅游”,改善当地环境。


【时评文章】

“堵车”多人丧生,该给珠峰装“红绿灯”了

在珠峰南坡一周内7人丧生,仅5月23日就有3人殒命,伴随登顶珠峰的大军 “堵车”照刷屏,多个生命猝然凋零,让人无限惋惜。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大自然和神秘禁区的魅力,总有一股强烈的探险和征服欲望。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面对近年来尤其是眼下珠峰连发的多起悲剧,一声叹息过后,更应指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和改进。

今年珠峰成为“2012年以来最为‘拥堵’的一年”,有一定客观原因——恶劣天气影响导致窗口期变短,短期内登山人员“扎堆”。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此次悲剧的产生更多是人为因素驱使。比如,南坡和北坡相关管理和协调尺度不一,存有一些漏洞;又如,一些低价登山团队素养不齐、设备落后、保障不足;此外,越来越低的登山门槛,也让一些业余登山者过分盲目而忽略了高风险性。而事实上,无论从景区管理角度还是登山者自身来说,任何时候,登山都应该牢牢把握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底线。

在探险活动日趋流行和高度商业化的今天,珠峰早已面临着越来越重的负担。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春季登山季期间,西藏登山管理部门在珠峰大本营及以上区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垃圾清理,收集了生活垃圾、登山垃圾、排泄物等共8吨;而在2017年,总共有超过10万人到访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区域,其中只有4万人是登山者或徒步者……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张狂”的人类活动,一方面对珠峰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也将安全问题和精细化管理等问题摆在了更突出位置。

此次悲剧的发生再次表明,除了登山者个人和团体需重视安全问题之外,给珠峰装“红绿灯”减负,已经势在必行。

其实近年来,西藏登山管理部门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此事,也出台了诸如限流等措施。然而,考虑到种种现实和突发情况,相关管理方式和手段,仍需持续加码。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座珠峰横跨多国,不止我国西藏相关管理部门,尼泊尔等官方部门都应该行动起来,同向而行,把限流等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司其职、多方联动的高效协调机制。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山本身就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活动,何况面对世界第一高峰?个人杜绝任性,提升专业素质、登山市场严格准入和监管、相关管理做到协调高效,类似悲剧才能逐渐减少,才能还珠峰一片纯净和有序,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珠峰的圣洁美丽。(作者:李松林;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