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投稿第4期—社会智库


>>学生投稿<<



作者档案

用户昵称:青苔

作者身份:申论一点通已上岸VIP用户

报考职位:2017年国考广州海关           

考生类型:2017年应届毕业生

备考用时:6个月

行测分数:65

申论分数:74

笔试总分:139

面试分数:83

本周话题:社会智库


社会智库当论“天下”

--公共决策以社会智库为“鉴”


时至今日,开枝散叶的各项改革,已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书写了三十余个春秋的历史篇章,这一字一句的激情表达,不可否认地唱响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推动着滚滚向前却也泥沙俱下的时代洪流。“五期叠加”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复杂,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当越来越多的矛盾积累成亟待破局的围城,推动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显得尤为关键。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往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水平的社会智库的建设乃是必行之道。

社会智库——旁观者清。古语有云:“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厉害之情”。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必然会加剧决策制定的困难程度,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所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决策者处“庙堂之高”自然是难以事无巨细地知晓“江湖之远”。社会智库,顾名思义是利用社会力量、社会智慧为公共决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与建议参考。可以说,社会智库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参与到社会治理甚至于大政方针的制定。因为独立,所以客观,故而以相对独立的身份使其更加的超脱,才能产生科学且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社会智库正是当代决策者的“铜镜”,是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公共决策的制定。

社会智库——当局者了。沿着时光之河溯流而上,不难体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势不可挡。人们直面市场大潮的冲刷与信息时代的洗礼,原子般游离的个体以及相互关系的嬗变,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多元取向,而这则是孕育出了“众口难调”的社会“利益”,公共决策的制定之难,更是“难于上青天”。社会智库,应有“社会”之意,自然是生于“社会”,成长于“社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相对于决策者,深处社会的各方利益集团交织的漩涡之中的社会智库,自然是能够直面各方利益,透彻地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更是能够亲身体验公共决策所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孙子兵法》写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切身,所以了解,故而以切身之感受使其更加的深入,才能满足不同诉求的利益群体。“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社会智库正是当代决策者的“人影”,是以切身、深入的神态感受公共决策的制定。

社会智库——对弈者智。“以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皆是食客三千,平原君更是说:“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而以美国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决策咨询机构,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利用它旗下大批世界级的智囊人物,为商业企业界提供广泛的决策咨询服务,并以“企业诊断”的准确性、权威性而享誉全球。个人的人力必然有限,而通过社会智库,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以“众智”才能解“共事”。

社会智库就如同一点星火,点燃了整个“燎原之火”。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智库集社会的“大智”正是抓住了公共决策的牛鼻子。因为集“众智”,所以有“大智慧”,故而可以用“众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社会智库正是当代决策者的“史鉴”使然,是以“大智”、“众力”的力量推动公共决策的制定。

治大国如烹小鲜。唐太宗之“鉴”乃是谏臣魏征,公共决策之“鉴”正是社会智库之力。太宗为魏征以立碑,岂曰无碑,我们当以社会智库为碑;太宗当以青史留名,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通知

投稿请联系客服,QQ:2121863985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点赞、评论✬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