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类
1.1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五”时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的积极作用,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十大报告这一重要论述坚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明确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深刻理解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意义,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意义: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比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需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励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在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需要深化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突破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有效激励科技创新、更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环境,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监管体制方面,要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等。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要素保障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区域和城乡间的流动。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加快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一整套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国家根本利益,又具有高度开放性、能够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体制机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完整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比如,在微观主体方面,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等;在宏观治理方面,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等。总之,必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改革攻坚和制度型开放,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针对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必须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特定背景下,14亿人口的大国,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关键在于把握高水平开放与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走出一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新路子。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基本建立阶段,有许多领域需要完善。如在分配制度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照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但劳动获得比重在降低,资本比重过高,技术比重薄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配置要素资源的权利还不够充分,包括让要素在市场中起决定配置作用发挥不够。
尽管我国培育出了涵盖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但我国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各种结构性体制机制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其二,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三,在市场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上,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在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保障公平正义,增进全社会福祉,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对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局势,亟待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发力,加快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坚定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塑造适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让国有企业接受市场调节、顺应市场规律,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推进国有产权资本化运营,提高国有产权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以产权改革为主线,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为主要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体制,形成责权利明确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监管体制,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回归实业、深耕主业,形成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体制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是数量最多、吸纳就业人员最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经营主体。要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民营企业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坚持以小经济带动大发展,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升级换代,发挥集聚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为高水平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体制基础。要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各种障碍,使市场机制能够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的活力。加快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主要依靠价格机制、利益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将各类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发挥到最大。立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数据要素等要素的统一市场建设,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全面实现要素配置市场化。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利率市场化为基本手段,打通金融供需两侧通道,提高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超常规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坚持市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路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的财政投入,以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原始创新,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两城一谷”三足鼎立的创新格局,加大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设一批集技术集成、中试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共享中试基地。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全力打造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优渥的发展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制度,拆除路障、扫清壁垒、打通堵点。全面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构建市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办理水平。不断强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和深化信用数据应用场景范围,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支撑体系。
深度推进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空间。制度型开放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引擎,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于推动我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提升郑州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强化开放制度与规则创新。通过重点产业高水平开放带动整体经济实力提升,通过重点领域高水平开放带动整体开放层次提升,通过重点通道高水平开放带动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能级跃升。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典型事例:
1、从经济增速看,宏观政策发力显效,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3至2023年年均增长6.1%,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从经济总量看,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92.4%,年均提升8.4个百分点;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左右,比2012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年均提升0.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从发展水平看,2023年我国人均GDP达89358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84.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68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从发展活力看,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2倍,占GDP比重达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明显。
3、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3年的15.7%、33.6%;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5.5%提高至54.6%。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内外市场联通更加高效,2013至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95%,其中有5个年份的贡献率超过了100%,2023年为111.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2054元,增长到2023年的26796元。
4、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57%上升到2023年的66.16%。绿色发展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13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名言佳句:
1既要通过规范而完善的制度来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消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市场“有效”,又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规范政府自身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使政府“有为”,实现市场积极作用和政府积极作用的有机统一,从而创造1+1>2的经济发展动能。
2、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必须抓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回望非凡十年,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国号巨轮不断破浪前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不断完善到更加成熟定型。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